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

油脂用途、特性、品級、出油率之分析

●油脂的發展及其種類
*豬油
  大體而言,四、五百年來,臺民使用油脂情形可從方志記載分析;在動物油脂方面,豬油使用最普遍,長久時間的應用,它具有特殊的香氣、不易揮發,且不易造成廚具的黏膩,但豬油的性質不穩定,容易變質,且膽固醇含量高,飽和脂肪酸較低的缺點;豬油應用在油炸的烹調為最佳,香且酥、口感佳及炸好的食品較美觀。炙油方式是先將豬油切成小塊,再入鼎以小火慢慢炙熱,要常翻動,趁油粕還不太焦時就舀出,就可炙出潔白清香的豬油;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,以保新鮮。
  康熙末年,平埔族婦女炙取山豬油脂,作為潤髮的用途,因為早期台灣山豬滋生盛多。

*魚脂
  元朝時,漢人已有「爇牛糞以爨魚膏為油」的記載,魚油取自於魚類身上的油脂。它的主要成分,是一種稱為EPA和DHA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可以將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帶走,降低血壓,做為血管的清道夫。因此,魚油的真正功效,就是清血,降低血壓,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307

*鹿脂
  台灣三、四百年前,「山無虎,故鹿最繁。昔年近山皆為土番鹿場;今則漢人墾種,極目良田,遂多於內山捕獵。」308當時先住民過著狩獵生活,獵物以鹿最多。所以,應會發展出榨取鹿脂的方法,按地方志書記載得知,康熙年間,已知應用鹿脂作為乳液。

*胡麻油
  由於油脂作物芝麻普遍栽種的因素,本島榨取芝麻油脂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。最早使用在燈火燃料,後來應用在烹煮調理,晚近被視為補品。胡麻油富含鈣、鐵、不飽和脂肪酸,具豐富維他命E及B1,尤其是維他命E含有很多的γ~tocopherol,為天然抗氧劑,具抗氧化作用。胡麻油香濃不膩,獨特的風味。
  胡麻油較其他的植物油穩定,又含有維他命E防止老化的效果;並可保護維他命A,溶化膽固醇,防止血管硬化。麻油在醫療上有抗菌、隔離、保濕、潤滑、補養等療效。而《本草備要》所提的是「麻油的涼補療效」。一般人的觀念,只知道麻油相當的燥熱,為「熱補」功效309,視為高級的補品,女人坐月子少不了它;冬至進補燉雞、鴨等加點麻油,薑母鴨加些麻油,都有祛寒補身的功效。切忌有些體質不適合的人,就少吃麻油燉煮的食品,否則適得其反那就不妙了。
  民間使用麻油有偏方,報予你知:昔日乳液清潔用品缺乏的年代,「油漬」是天然的保養乳液,治療皮膚病;還可用麻油漬拌飯,風味獨特,想不想嘗試?還有其他的民間療法,例如女性的腳跟乾裂不好看,且非常疼痛,不妨擦拭麻油,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。310
  麻油大致分三種,有白麻油、黑麻油、黃麻油。本省昔日盛產黑芝麻,因此,以榨取黑芝麻油為主;而白麻油和黃麻油的原料,需要仰賴國外進口。根據報導人林大姊說法,白芝麻是榨取油脂製造香油的主要原料,目前市面上所售香油大多是調和油,以一湯匙麻油加三湯匙沙拉油比例混合調製而成;白麻油是以一湯匙黑麻油加一湯匙沙拉油比例調配混合油。黃麻油略橘紅色,其香味、氣味比較不適合台灣人的口味。麻子經焙炒、粉碎後,加入溶劑將胡麻子的油脂溶解出來,再經提煉手續,產生胡麻油,榨油率約在45%。
  《調鼎集》描述胡麻油,為「取其香」,在調理食用為上品;如應用在點燈燃料,因燃燒消耗較快,評定為中品級而已。一石芝麻可榨油約40斤。
  「麻油」,它是台灣特殊的農產加工品,曾伴隨著台灣三、四百年的歲月,成為最好的營養補給品,如今榨油的方式多少有所變革,但「麻油」依舊是民眾的最愛。所以,麻油榨取與應用為食用油發展記下一段璀璨的發展史頁。

*花生油
  方治記載花生種子可榨油,始見於康熙中葉《台灣府志》<菽之屬>載稱:「落花生(即泥豆,可作油)」311。最初,「只充燃火之用,不堪食用」312,作為點燈燃料,偶而會在「芝麻貴時,醡油以代」313。從《台灣志略》載稱「油出於落花生,…以是二者為重利。」推知花生油被廣泛的食用,應在嘉慶年間314
  根據營養學專家研究指出,花生油含有80-85%不飽和脂肪酸,亞油酸含量豐富,具有降低血液膽固醇,防止動脈血管硬化、以及降低心臟病發生率的功效。除早期作為燃料外,大多提供調理烹調之用,現今已發展應用在注射劑中當溶媒,並應用在醫療上。據民間說法,長期使用花生油可治胃病,相信有一定的療效。出油率高約45%,為優良的食用油。

*菜子油
  又稱為蕓臺子油,江南地區(包含台灣)稱為菜子油,俗呼油芥。《諸羅縣志》引李時珍的研究提及:「油菜…子可醡油,俗呼油芥」315。早期,菜子油以作為點燈燃料為主,烹調食用較少。有人把菜子油當作茶子油,其實菜子油與茶子油兩者不同,菜子油是榨取油菜的種子,而茶子油是壓榨茶樹的果實,另外還有相似的苦茶油,它源自於苦茶樹的果實。
  菜子油被評定為中等品質的食用油,當點燈燃料也是中等的品質而已。按《天工開物》一書記載,傳統壓榨每石蕓臺子約可榨取30斤的油脂。

*蓖麻油
  蓖麻油(castor oil),或稱為蓖麻子油,篦麻油不能食用,「將蓖麻種子壓榨而得之油也。色微黃,質濃厚,性溫和而潤下,醫藥上用為緩下劑,又可作髮油、革油等用。」,又載:「…名篦麻子油,供藥用及工業用。」316由此可見蓖麻油用途廣泛,是良好的燃料、製蠟的材料、高級的潤滑油、醫療緩下劑,以及清潔劑等用途。
  清領時期,蓖麻油加白蠟凝結的各種油,應用在製蠟燃燈,為中上級的品質,出油率約40斤/石。日治時代至光復初期,是高級發動機的潤滑劑,除當機械的潤滑劑外,還運用在醫療上;昔日化學藥劑缺乏的年代,蓖麻油是很好的清潔劑。

*椰油
  榨取椰子油的原料是椰子。按《辭海》的說法,椰子的「種子內可採油,製燭及石鹼,或藥用,木材堅美,供建築及器具之料。」317。又黃叔璥《台海使槎錄》記載,「又有椰油可佐膏火。或云,用火炙椰,其油自出;療齒痛、凍瘡,極效。」上述得知先民使用椰油,作為照明的燃油、蠟燭的製造、醫療等用途。

*香茅油
  香茅,「一名菁茅,一名璚茅…葉有三脊,其氣香芳」318。早期,先民榨取「香油」作為清潔劑、髮油等用途。後來,以蒸餾方式,提煉香茅油(Citronella Oil),製成各種香油的原料 。

*苦茶油
  本鎮油車間榨取苦茶油,始於五十年代。根據報導人林大姐說法,洽和油車間曾壓榨苦茶油販賣,原料來自其他地區,產量少,物以稀為貴,故價格較高。苦茶油通常做為特殊的用途,諸如拌飯、拌麵線,有獨特的風味,也可用來炒菜、炒苦茶油雞或腰子等食物。苦茶油長期食用對胃病具有療效,亦是婦女坐月子最佳補品。這種油適合燥熱的體質食用。
  據中藥典籍的記載:「苦茶子含有山茶苦柑素、脂肪油、玉蕊醇A、茶皂醇A、茶皂醇B。尤其山茶柑素有防癌、清肝、解毒、健胃、整腸,防高血壓等效果,被視為養生及美容養顏的聖品。」苦茶油漸漸受到民眾的青睞,視為養身保健的高級補品,預測將來成為高經濟價值的產品。目前本鎮明昌油廠有壓榨苦茶油批發販賣。

*茶仔油
  茶仔油是壓榨茶樹的茶子。茶子採收曬到乾裂後,再以人力慢慢剝掉乾裂的外殼,非常耗時(厚工),裡面的茶子就是製油的原料。
  茶仔油含量較高的單元不飽脂肪酸的油脂,能提高好的膽固酵(HDL),降低不好的膽固醇(LDL),有預防心臟疾病的功效。此外,對於肌膚、毛髮的保養也具有功效,又可清肝解毒、治胃疾、兼保養、「顧氣管」等作用;亦是孕婦做月子最佳補品,可消除脂肪積水,增強人體免疫功能。茶仔油含70%以上的油酸,加熱時有不易發煙的優點。
  茶仔油用來炒菜、炒肉、拌飯、拌麵線、炒腰子、燉煮茶籽油雞,和藥膳食,或是炒金桔仔,是保健養身的最佳膳食。不過,茶仔油像蟑螂的味道,很難吃,有沒有勇氣吃吃看?

*烏臼油
  烏臼油俗稱皮油,其原料來自烏臼種子,方志書提到「子醡油,可代蠟」,包裹在果實的白色植物蠟,可提煉硼脂酸和油酸,以及核仁榨出來的木油,硼脂酸和油酸可製造油漆、蠟燭、肥皂的高級原料,木油亦可作為點燈燃料,屬於上品級的原料。
  《諸羅縣志》載稱「北路不多產」319,因台灣被河川切割成許多經濟區塊,農產品輸出靠各區域的港埠運輸,而區塊間往來不方便,要取得原料不易,故可推測本地區烏?油壓榨並不普遍,使用也不廣泛。

*樟樹子油
  樟樹,「氣甚芬烈,熬其汁為漿腦,可入藥品」320。樟樹木材可蒸熬成樟腦;昔日將其種子壓榨出油脂,作為製蠟燭油的用途,屬於中下級品質,一石樟樹種子約有40斤的出油率。

*桐子油
  油桐,台灣產量不多。根據志書記錄,油桐的種子很大,可以榨取油脂,作為點燈燃油,屬於劣質品,因燃燒氣體有毒,使用的人應該不多,大多應用在塗料;一石桐子仁的出油率約有33斤。

*粳油
  提煉粳油,使用的材料大多是含鹼較高的植物,燒煮後便能提煉出植物鹼來。在日治時代、光復初期,有些家庭提煉粳油出售,成了農耕以外的副業,可增加收入貼補家計。粳油也被運銷出口販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